前言
2016年谷歌的AlphaGo與李世石的圍棋對決舉世矚目,將人工智能(AI)再次推到技術變革的最前沿。隨著數據、算法、算力的升級,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成為最具破壞力的技術領域和基礎設施。當前人工智能在電信行業的端、管、云側已經形成了廣泛的應用和部署,正在加速推動電信行業的新一輪變革。
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10年最具顛覆性的技術
從時間脈絡看,截至目前人工智能發展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0年開始,英國著名的“計算機之父”圖靈,提出了一種用于判斷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測試方法,即圖靈試驗,標志著人工智能的誕生。第二階段是從1980年到1993年,采用XCON的“專家系統”出現(具有完整專業知識和經驗的計算機智能系統),人工智能開始步入產業化階段。第三階段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互聯網積累的大數據、計算機硬件性能的指數級增長,算法的升級使得人工智能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根據Gartner發布的2018年度新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今后10年AI技術將為大眾所用,即所謂的AI民主化。
隨著算法、算力和數據的升級,人工智能正在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目前人工智能在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索、智能控制、機器人學等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工智能與應用場景的結合將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醫療、智慧家庭、智能金融等領域帶來巨大的變革和顛覆,當然也包括電信運營業。
在終端側,人工智能的終端產品已經成為新的業務入口。
目前人工智能已經蔓延到手機端,最近面世的高端智能手機都開始配備人工智能芯片。蘋果早已經在iphoneX上使用了自研的人工智能仿生芯片——A11 Bionic芯片,以提升AR功能和人臉識別技術。華為的最新兩代麒麟芯片也將人工智能納入其中。中國電信還在今年的5.17世界電信日上發布了《AI終端白皮書》,從算力、能力與應用方面規范定義了人工智能手機。另一重要的人工智能終端是目前市場上非常火爆的智能音箱。由于語音識別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技術能力,因此基于語音識別的智能音箱成為各硬件廠商布局的入口型終端。根據一項市場研究公司的調研數據顯示,美國智能音箱的普及率已經達到16%,并繼續快速增加。其中谷歌公司的google Home、亞馬遜公司的Echo已經占據了市場的絕對主體。中國智能音箱市場也在快速增長,目前包括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小米的小愛音箱等也在熱賣。
在管道側,人工智能對未來電信網絡的影響是泛在化的。
電信網絡作為信息通信的基礎設施,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能夠提供強大的分析、判斷、預測等能力,可以為網元、網絡和業務賦能,將極大變革電信網絡的設計、維護、運行和優化等工作。目前全球電信網絡正在進入4G向5G的代際升級前期,5G網絡將打破原有的封閉性,實現分層解耦。在網絡基礎設施層、網絡及業務控制層、運營和編排層都將根據智能能力的細化要求逐步使用AI。在基礎設施層AI將為有源硬件設施提供AI加速器,實現不同層級的訓練和推理能力,比如在核心數據中心引入AI加速器可以滿足全局性的策略或算法模型的集中訓練以及推理需求,在基站內嵌入AI加速器可以支撐設備級的AI策略及應用。在網絡和業務控制層,可以優先集成AI推理能力,對網絡和業務實現智能控制,如網絡智能運維及智能調優,通過機器學習快速攔截惡意行為、預防攻擊,維護網絡安全等。在運營及編排層,可以在大數據系統部署AI引擎,對數據做深度、智能化挖掘,從而指導運維和運營,實現運營智能化。
在應用側,人工智能與場景結合將為各個垂直行業賦能。
隨著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和能力不斷升級,基于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和計算機視覺等基礎應用開始廣泛與生產生活各場景結合,為各垂直行業帶來許多新的智能化可能。比如在智慧家庭方面,很多電子消費硬件廠商和家電廠商紛紛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助手和家電產品,實現家庭各類設備的智能化控制和運行。在客服領域,目前應用也十分廣泛,具備語言識別處理功能的虛擬助手和客服機器人已經開始替代大部分的人工客服工作。在智慧交通和無人駕駛領域,人工智能更是不可或缺的技術。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系統apollo和應用場景就是無人駕駛,同時我們也看到阿里巴巴的ET大腦正在智慧城市、工業、汽車、金融、家居以及新零售等垂直場景布局應用落地。
運營商的人工智能應用既有內生需求也要加速外生落地。
未來電信運營商的網絡日趨復雜,2G/3G/4G/5G共生,多域并存,將使得網絡的運營維護復雜度呈現幾何級增長。在5G時代,AI也將成為原生能力,使得5G網絡實現彈性、靈活和智能。同時運營商也需要打造基于內部數據、計算能力和業務場景的各類服務和應用,推動AI變現和提升業務競爭力。在此建議,電信運營商需要加速AI技術的引入和AI平臺的打造,不斷提升AI能力和產品覆蓋水平。在用戶端要積極布局AI入口,包括智能終端、智能網關等產品。在網絡側要致力于打造網絡運維大腦,提升面向下一代網絡的智能運維能力。在應用側要注重場景驅動,探索能力開放運營和生態合作,積極切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垂直領域,推動AI變現。
作者簡介:石立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產業與規劃研究所 戰略管理研究部副主任 長期從事ICT企業的戰略規劃和戰略課題研究
聯系方式:shilifeng@caict.ac.cn